配资预警网 郑庄公以小国成霸业,最终与周天子两败俱伤

发布日期:2025-04-02 21:22    点击次数:104

配资预警网 郑庄公以小国成霸业,最终与周天子两败俱伤

周桓王十三年(公元前707年),桓王统周军及陈国、蔡国、卫国的军队以郑庄公不来朝见为借口讨伐郑国。郑庄公率军迎击,在繻葛(今河南长葛北)列阵御敌。开战后,郑军先打实力最弱的陈国军队,使蔡国和卫国军队畏惧而仓皇退出战场,然后集中兵力从两边合击周军,周师大败。周桓王被郑将祝聃一箭射中肩膀配资预警网,忍痛勉强指挥军队逃出重围。祝聃要追逐活捉周桓王,郑庄公制止说:“君子不希望逼人太甚,何况欺凌天子呢?我们是自卫,国家能免于危亡就足够了。”

战后,郑庄公为了表示尊王,还特派大夫祭仲去慰问受伤的周桓王及其左右随从,保全了周天子的最后一点脸面。但周天子已然威信扫地,此后再也不敢发兵征讨诸侯,彻彻底底成了一个摆设。无论这种局面是否是郑庄公想看到的结果,繻葛终究还是开启了诸侯争霸的混战。

繻葛之战

郑国的首任国君郑桓公是周宣王的庶弟,被周宣王封在郑地(今陕西华县东)。周幽王时郑桓公被任命为王室的司徒,掌管全国土地和户籍。当时天下局势动荡不安,周幽王却贪图享乐,不理朝政,任用奸臣虢石父为自己大肆搜刮民财。搞得民怨沸腾,诸侯亦离心离德。郑桓公看到宗周地区大祸将至,深为忧虑,就请求周幽王准许自己将封国东迁到洛邑一带。获得准许后,郑桓公就派长子掘突(即后来的郑武公)前往洛邑用厚礼从虢、郐两国换取十座城池,完成了郑国东迁。

展开剩余74%

周幽王十一年(公元前771年),郑国东迁刚过两年,犬戎就攻破了镐京,郑桓公与周幽王一同遇害。郑武公得知父亲为犬戎所杀,一心为父报仇,与秦、晋、卫联军击退了犬戎,并与秦襄公、晋文侯一道护送周平王东迁洛邑。周平王为表彰郑武公的护驾之功,郑武公继任司徒辅佐周王室。郑武公死后,其子郑庄继续辅佐周王室。郑桓公、郑武公、郑庄公祖孙三代位列辅政重臣,权势远超其他诸侯,被称为“郑氏三公”,郑国也成为周王室最为倚重的诸侯国。

春秋时期

郑庄公身兼两职,既是诸侯国君主,又是周王室倚赖的辅政重臣。这给郑庄公带来了极大的优势,可以利用自己与周天子的亲近关系对国事指手画脚,达到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目的。但另一方面,若郑庄公想扩大郑国的势力,势必会遭到周天子的反对。做忠臣可以避免与周天子发生矛盾,继续借周天子之名发挥影响力,但郑国的发展就会受到束缚。做郑国国君,就要为郑国发展着想,但代价是得罪周天子,丧失自己在朝中的影响力。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权衡之下,郑庄公选择了靠实力说话。

郑国的实力一天天壮大,开始不听周王号令。周平王感受到了威胁,就重用虢公来制衡郑庄公。郑庄公听到消息后,跑来质问周平王。周平王连忙表示我没有,我不是,别瞎说啊!不信咱们可以相互质子。于是王子狐为质于郑,郑公子忽为质于周。郑是周的封国,却像平等的两个国家一般互相质子。此举严重损害了周王室的权威。

周平王五十一年(公元前720年),平王去世,孙子周桓王即位。周桓王年轻气盛,对郑庄公僭越行为极为不满,任用虢公分郑庄公之权。郑庄公还以颜色,派人抢收了周王室的麦子。事后,郑庄公知道自己做得过分了,又担心失去与周天子的密切关系将处于不利地位,于是选择和解,亲自到洛邑朝见周桓王。

周桓王见郑庄公服软,就真的以为自己有多了不起,对郑庄公非但不加礼遇,还频繁给郑庄公穿小鞋。周桓王八年(公元前712年),周桓王用本不属于周王室的12个邑作为空头支票,换取郑国4个邑,使郑国白白丢了4个邑。周桓王十三年(公元前707年),周桓王直接免去了郑庄公的卿士之职,郑庄公再也不来朝见。周桓王就以此为由发兵征讨,却在繻葛之战丢尽了周天子的脸面。

明代李贽在评论周王室衰微时提到了具有标志意义的两件事:“夷王足下堂,桓王箭上肩。”夷王足下堂说的是周夷王被诸侯拥戴上位后,腰杆硬不起来,诸侯来朝见时周夷王违背礼法,亲自跑到朝堂下迎接,周天子在礼法上高高在上的威严不再。而桓王箭上肩更骨感,直接暴露出周王室不堪一击的军事实力。礼法上的地位日渐衰微,用以维护礼法的军事硬实力也惨遭痛击,此后的周王室所控制的土地仅限洛邑四周,诸侯再也不来朝贡,周王室收入日益减少,只好像乞丐一样向诸侯讨要粮食。

郑庄公

繻葛之战后,郑庄公首霸中原,成功跻身“春秋三小霸”。但他的所作所为在打破了周天子对郑国限制的同时,也打破了周天子对其他诸侯的限制,最终解锁了诸侯争霸模式。从此列国争霸不断,而处于中原四战之地的郑国很快就自食其果,在大国争霸中惨遭各方反复攻打争夺。

春秋之时,凡为霸者必起于四方。齐、晋、楚、秦都是如此,勉强算是霸主的吴、越两国也不例外。中原诸侯里能够勉强争霸的只有一个宋襄公,但最终霸业不成,沦为千古笑柄。四方诸侯比之于中原诸侯最大的优势就是地处荒远,可以开拓更广阔的土地。战力也在与周围蛮夷部落战斗中的极速攀升。

而中原诸侯拥挤在一起,牵一发而动全身,难以发展壮大。郑国东邻宋国、北邻卫国、西面是周王室,三国实力与郑国不相上下。尽管郑庄公打赢了繻葛之战,并多次击败卫,宋夹攻,但始终无法彻底将其打败,再加上周围还有陈、蔡、许等一众小国的掣肘。郑国始终伸展不开。到最后四方霸主崛起,郑国只能在大国夹缝中求生存。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大胆设想一下,如果周天子与郑庄公能仿效周公辅成王配资预警网,以郑庄公的才能,加上周天子的名号,齐心协力或许还能延缓各自悲哀的命运。只是此时的周王朝气数已尽,郑庄公眼里看到的是一个烂泥扶不上墙又碍手碍脚的破落户,周王室还能存在全靠自己撑着。而周王眼里是一个狂傲自大的乱臣贼子,郑庄公能活到今天全靠自己宽容忍着。这种情况下即使郑庄公意识到自己的所作所为会给郑国以后带来不利影响,也只能无奈地选择与周王干架。为自己的利益不得不掘开了堤坝,却又很快被汹涌的洪流吞没。这就是一个小国的无奈,

发布于:天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