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世纪前二十年,全球化的经济飞速进步,经济结构最大的变化是什么?看起来是GDP的对比,实际上是供需结构结构的改变。
所谓的“大跃进”主要是很多第三世界国家为了发展制造业,不惜让国际资本大量介入,甚至为了抢夺制造份额,不惜出卖本土控制权最终导致人才两空。
一群人都玩,结果一定是产能过剩,这个在08年金融危机以后表现越来越明显,你会发现破产的制造企业枚不胜举,搞大跃进更是彻底丧失“金融主权”,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土耳其。
没错,土耳其工业能力可以,初级产品,中间品,部分高端品都行,但也是为欧美资本做了嫁衣,所以你会发现只要一有危机,土耳其首当其冲,然后出口得来的外汇全被填了金融的窟窿。
于是,当下的世界是什么情况——消费为王。谁的购买能力强,谁的话语权就中,欧美之所以对许多发展中国家呼来喝去,无外乎就是金融占有,消费能力强。
再举个例子,欧盟和东南亚的大马、印尼围绕棕榈油闹矛盾,前者认为后者出口的棕榈油必须是“绿色的”,即得这两个国家的棕榈油出口不能通过损耗森林来实现,否则就不买的你的。
马来西亚和印尼各种找欧盟谈,结果没用,即便姿态再低,欧盟就是不同意,最后大马只能说还有中国和印度。
当然,要说最典型的例子还得是美国,为什么有底气各种制裁,各种加关税,就是因为美国强大的购买力,然后许多国家又希望卖给美国,一来二去循环了几十年。
前两天,川普说做了总统就要对非美国汽车加100%关税,底气不就是美国的消费能力么,当然最麻烦的是日本,虽然川普说中国在墨西哥建汽车厂就是要对美国出口,但对我们影响不大,因为中企汽车的外国客户基本没有美国。
而美国之所以能长久有消费优势,就是众所周知的美元霸权,美联储印钞可以让全球承担后果,所以美国的消费能力一直在线。
制裁也是一样,大部分国家的外购都需要美元,也就是说他们的消费中,有很大一部分受美国影响,所以美国才能滥用美元特权。
当然,后果也很严重。有学者认为美国政府债务的无节制增长、华盛顿政策制定的失灵以及通过积极使用金融制裁将美元武器化,都导致了人们认为美元的主导地位应该受到威胁。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自2001年标志着美国政府大幅扩大经济制裁使用的时代开始以来,美元在各国央行持有的全球外汇储备中的份额已从73%降至59%。
话说,美联储也意识到了严重性。美联储理事克里斯托弗·沃勒在2月关于“美元的首要地位”的演讲中强调:“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角色正在发生变化,金融总是在变化,我认为政策制定者定期考虑美元的角色是否以及为什么可能也会发生变化很重要。”
最后来谈谈这个问题。
其实就两点,其一,中国的制造业输出很大,部分领域存在产能过剩,但影响不大就是因为我们门类齐全,说白了就是其他国家产能过剩,出口价格理论上就是一降再降,而且幅度不大就开始亏了。
但中国不一样,可能降了好几轮,我们还是赚钱,因为中国制造总体成本低,这就是门类齐全的好处,国际市场的结果就是他们竞争不过中国。
其二就是庞大内部市场,虽然我们消费不像美国“肆无忌惮”,但依旧具有吸引力,毕竟人口和GDP摆在那里,所以无论是原材料还是成品,国际出口商都想来分一杯羹。
也正是因为这两个原因,中国和全球化交融的最深,无论是欧洲还是美国,虽然喊“减少”依赖,但不敢真“脱钩”,当然他们也不想。
眼下配市值股票,我们经济的重心变为了挖掘内部强大的消费能力就是最好的策略,对国内企业的好处就不用说,国际上我们的话语权只会越来越重,一旦整体消费再提升一个层次,美国也只能望其项背。